今年是我校建校90周年,也是我從大學校門走出加入文師,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第36個年頭。35年對于歷史長河,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。但對于一個人來說,卻是人生最寶貴的時光。作為文師的一分子,和其他教師一樣,我始終與學校的命運同步同行,朝夕相伴,風雨同舟。經歷了學校的艱辛、曲折與磨難,也見證了學校的發展、壯大與輝煌。
我的師范情結由來已久。初步了解文師,是從高中時起。畢業于文師的曲文祝老師是我們的語文老師,更是我們的良師益友。語文課上妙語連珠,運動場上生龍活虎;吹拉彈唱無所不能,琴棋書畫無所不知。他經常給我們講文師的校園、老師、同學以及他們的學習生活,我們聽了倍加羨慕。“親其師,信其道;尊其師,奉其教;敬其師,效其行”。“學師范,當老師”就成了我堅定的選擇。高考填報志愿時,我三個志愿全部填寫了師范類院校。大學畢業后,我如愿以償,被分配到了文登師范,成為一名“文師人”。從此,自己的學習成長、成敗得失、酸甜苦辣與文師休戚相關、榮辱與共、密不可分,在靈魂深處深深地打上了“文師”烙印。
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,文師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。有過順境,也有過逆境。上個世紀末,由于國家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政策調整,畢業生分配制度從包分配轉向讓畢業生自主擇業;師范院校布局結構調整,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;山東省人民政府也出臺政策,將原有的53處師范縮減為29處。盡管文師尚在保留之列,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。2006年,省教育廳《關于調整中等師范院校布局結構的意見》明確提出,到2011年,撤銷中等師范學校建制,學校的發展遭遇嚴峻挑戰。
“順境不惰,逆境不餒”,善待順境,挑戰逆境才是我們正確的態度,也是我們不二的選擇。學校調整辦學方向,發展非師專業,全面推進轉型發展。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培養師資的老校,轉型從事職業教育,的確是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。從招生、教學、管理到后勤保障,都面臨著嚴峻考驗。滄海橫流,方顯英雄本色;風高浪急,更見砥柱中流。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,“功成必定在我”的歷史擔當,面對學校的困境,學校教職員工義無反顧,竭盡全力,與學校共渡難關。要辦職業教育,首先面臨的是招生形勢嚴峻。一是由于畢業生不再包分配,需要自主擇業;二是大學擴招,優秀學生首選升高中考大學;三是家長學生對文師新的辦學方向不理解,甚至持懷疑態度。而招足生、招好生首先必須要得到學生、家長以及社會的認可。在困境面前,全校上下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。招生期間,校領導親自掛帥調度指揮,學校設招生團負責各市區的具體宣傳發動。每天召開一次碰頭會,匯情況,說經驗,談教訓,定對策,橫到邊,縱到底,統一調度,不留死角,把工作做細做實。利用大多數中學領導和骨干教師都是文師畢業生的優勢,中考前提前聯系各中學在宣傳欄張貼大幅招生簡章;中考結束當天分團派人在考點外,向考生分發招生宣傳材料;深入集市、村莊在醒目位置張貼大幅招生簡章;積極向親朋好友并通過他們介紹文師的招生情況。只要了解到一些考生的聯系方式,老師們就馬上電話聯系、乘車或自駕車進村入戶,深入田間地頭,坐到炕頭宣傳動員。見考生稍有意向,就用車拉到文師參觀學校,實地介紹學校、專業情況。學生家長同意了,就熱情引領辦好手續,再把他們送回家中。常常為一個學生要跑上三四個來回。由于信息渠道多,往往一個學生家里一下子來幾個學校的老師,也經常遇到自己學校的同事。招生工作壓力大,費心費力費口舌,還常常無功而返。但老師們心系學校的存亡與發展,個人榮辱置之度外,任勞任怨無怨無悔。學生入學后,招生聯系老師繼續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,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,甚至畢業后需要開具證明、學業成績單等,來一個電話,這些老師就幫助辦妥了。有不少家長以自己的孩子為例,熱情地把文師介紹給他們的親朋好友,不斷地給文師輸送新生。由于招生,不少老師與家長成了好朋友。
學校秉持“先成人,后成才”的理念,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教育,實施精細化管理,不斷提升育人水平;加強教學科研,強化人文素質教育,突出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,不斷提高教學質量。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增強,辦學影響力不斷擴大,專業數量成倍數增長,學生數量也由原來的年招生四五百人達到一千人左右。這一切充分展示了文師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強大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戰斗力,是對文師人奮斗精神、奉獻精神、創新精神以及進取精神最為深刻的詮釋。
2013年起,學校開始舉辦初中起點本科層次小學教育、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項目,帶動了招生、教育教學以及就業等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,學校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。學校校舍改造全面完成,專業設置更加科學,設施設備更加完備,教師結構更加合理,師資水平更高,畢業生質量更好,學校社會影響更大,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。今年,威海市確定,以文登師范學校為依托,成立威海市幼兒師范??茖W校,辦學層次的提升、辦學力量的增強以及辦學規模的擴大必然給文師帶來新的發展契機,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必將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。一切都在向“做大做強”發展變化,但貫穿學校發展的“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、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、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勇爭一流的進取精神”的文師精神一直不變,并且會不斷得到傳承實踐、豐富升華和發揚光大,使文師走向新的輝煌。
- 上一篇:情系文師 傳承在文師
- 下一篇:校園拾花